■鄉村振興看蘭州 西固區達川鎮全力整治撂荒地 讓荒地真正“活”起來、種下去
3月25日,記者從西固區相關部門了解到,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問題,促進糧食生產穩定和農民種糧增收,達川鎮實施撂荒地整治行動,讓荒地真正“活”起來、種下去,實現農村產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、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。截至目前,全鎮完成撂荒地整治面積564畝,復耕糧食作物面積260畝,新增糧食產量80噸。
及時足額兌現各項政策性措施
整治行動中,全鎮以村組為單位,逐戶逐田進行摸底調查,對撂荒地實行編碼登記,制定整治任務分解表,把任務分解給每個村、每個人、每一戶,做到責任到人、目標明確。組織村民代表召開撂荒地整治工作動員會,并通過政策宣傳、函告提醒、定期督促、按時檢查等辦法,約束引導農戶不棄耕、不撂荒,自覺自愿開展撂荒耕地復耕復種。探索建立承包耕地獎勵機制,及時足額兌現各項政策性措施,充分調動農戶耕種積極性。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、種植大戶的扶持力度,與農商行合作,發揮“信用鄉鎮”作用,為農戶無抵押貸款30萬元,為企業無抵押貸款200萬元,解決農民耕種資金難問題,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力有序開展。
讓“撂荒地”變成“致富園”
農戶復耕一批:堅持耕地撂荒2年以上取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,把農戶復耕作為村規民約的一項內容,動員和引導農戶履行承包職責,主動復耕。代耕代種一批:針對年老無勞動力農戶以及舉家外出務工農戶的撂荒地,由村委會聯系協調,優先由農戶親戚代耕代種;親戚不愿代耕代種的,統一由村集體組織托管耕種經營。土地流轉一批:統籌規劃自耕區、流轉區,流轉給農業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,建立“企業+基地+專業合作組織+農民”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,累計流轉土地800余畝。訂單種植一批:采取“企業+農戶”訂單模式,引進鮮食玉米種植企業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,提供籽種、技術指導、統一收購,確保農戶穩產增收,形成示范帶動效應,今年簽訂200余畝鮮食玉米種植收購合同。改進提升一批:多渠道、多方位籌集資金,新修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,為農戶主動復耕創造有利條件。同時,探索推進“休耕輪作”模式,實現種地養地結合,提高耕地綜合生產力。通過新修田間路及水渠10余公里,配套蓄水池4座等措施,間接復耕撂荒地200余畝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
版權聲明:
凡文章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的稿件,均為蘭州新聞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蘭州新聞網",并保留"蘭州新聞網"的電頭。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